|
常規硅膠基質分離填料使用時需避免雜質混入而影響測定結果常規硅膠基質分離填料通常呈顆粒狀,這種形態便于在色譜柱中填充,能夠提供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樣品與填料之間的充分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實現有效的分離;其粒徑大小有多種規格可供選擇,一般較小的粒徑可以提供更高的分離效率,但同時可能會帶來較高的柱壓降。孔徑則決定了能夠進入填料內部孔道的分子大小,較大的孔徑適合分離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多糖等;較小的孔徑則更適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離,如有機小分子藥物等;硅膠基質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這使得其表面能夠承載更多的吸附位點,增強對樣品分子的吸附能力,從而提高分離效果。 常規硅膠基質分離填料的測定步驟如下: 1.準備工作:檢查硅膠基質分離填料的完整性和干燥程度,確保無破損、受潮等問題。清潔操作臺面和工具,保證工作環境干凈整潔,避免雜質混入影響測定結果。 2.裝柱: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將硅膠基質分離填料緩慢而均勻地裝入柱中,避免產生氣泡或填料不均勻的情況。裝柱過程中可適當敲擊柱身,使填料緊密填充。 3.流動相選擇與平衡:根據待分離物質的性質和分離要求,選擇合適的流動相。一般來說,硅膠基質分離填料適用于中等化合物分離,常用的流動相有不同比例的有機溶劑和水的混合溶液。將選定的流動相以一定的流速通過色譜柱,進行柱子的平衡,直至基線穩定。 4.樣品制備與進樣:將待分離的樣品溶解在適當的溶劑中,制成一定濃度的樣品溶液。用微量注射器或自動進樣器吸取適量的樣品溶液,緩慢注入色譜柱中,注意進樣速度和進樣量的一致性。 5.數據采集與分析:開啟色譜儀,設置合適的檢測波長、流速等參數,開始采集數據。根據出峰時間、峰面積、峰高等信息,對樣品的分離效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